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

江阴市陆桥实验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频道>教研活动>内容详情

陆桥实验小学行政听评课活动小结 王莲娟 2017.6

发布时间: 2020-04-24 17:36 发布单位: 江阴市陆桥实验小学 浏览量: 5717 【公开】

作者:王莲娟发布时间:2017-6-20

摘要:无描述 

陆桥实验小学行政听评课活动小结 2017.6

评课人: 王莲娟                 

现阶段听课总节数


20

涉及学科

语文

听课时间

4~6

涉及本校教师

陆乐、费丽萍、龚慧娟、颜翔、王沁霞等

评课关注主题

综合督导过后,盘点养根课堂真实的状态,寻找改进课堂新思路

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汇报课质量分析

本学科青年教师课堂现状整体剖析:

68,听了年轻老师王沁霞的一节语文阅读课堂《云雀的心愿》,感受到了年轻老师的进步。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让学生明白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要多植树造林。课堂通过生与生、生与文本,师生之间的读书交流,让孩子们课堂上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整堂课给我感觉自然、流畅,教学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但是,青年教师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语言文字训练缺少方法,不肯舍得花时间,走马观花式的过过场在这节课上还是表现得比较突出。


教师课堂状态:

1、教师课堂行为分析

1)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出了教学重点。

复习导入环节,王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这段话,然后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王老师的教学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关键词句体会交流。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画面会揭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王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贫瘠的沙漠;河水泛滥成灾”等,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形象及深深的震撼,让孩子们能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有感而发,与文本作者产生了共鸣。如在教学云雀来到沙漠上空时,先让学生抓住了关键词“漫天飞舞”,然后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出示沙漠的图片,师加入旁边“漫天飞舞的风沙吹到脸上……”,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文中的“迷得睁不开眼”、“贫瘠”等词语,体会到沙漠环境的恶劣,感悟到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埋怨”和“心疼”的情感,学生就能很好地读出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3)抓住重点段的品读,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1013自然段是本文的两个重点段,主要讲了森林的两个作用:蓄水防洪与调节气温,并且形象地把森林比作为水库和空调器,为了让学生弄清为什么将森林比作水库和空调器,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10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接着引导学生看课件示意图理解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并指导学生有进行复述。

(4)倡议书环节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集中体现。

语文阅读课堂,不仅是理解课文的过程,更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过程。设计的写倡议书这么一个教学环节,不仅是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更是课文知识全面运用的过程,体现学以致用,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


2、学生课堂表现

根据“三力”要求:“动力”“活力”“能力”,来看这节课堂

1)学生的精神状态佳,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有动力。

这是一篇童话,文本形象化的语言本身就吸引学生,再加上本节课的结构清晰,训练目标精准,所以,无论是听课、读书还是交流,学生都表现得精力充沛,学习主动,思维活跃。

2)思维的深度、广度,特别是创造性不够突出,能力增长不明显。

尽管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课堂语言的具体性,流畅性还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还比较薄弱,课堂上精彩的发言不多。例如,学生在复述森林是怎样蓄水,叙述语言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强,创造性的语言也少见。


3、改进的要点

1)训练不能浮光掠影,追求扎实有效

课堂上设计了两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环节,体现了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一是复述森林怎么蓄水,二是写倡议书。有了好的想法,就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如复述,就要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借助文本语言进行复述,复述语言要追求简洁,追求个性,训练的面一定要广;写倡议书,就要充分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到的“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相关知识,具体地、有条理地加以运用,把话说(写)具体,说(写)得有条理应该成为本训练环节的目标,不能语言零零碎碎就过场了。

2)课堂教学形式要追求多样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语言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文章段落结构也相似。而本节课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引导学生读书后谈感悟。其实,王老师大可以放手,设计一些更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探究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多的训练和提升。









中老年教师研究课状态

教师:龚慧娟

体现的主要思想(课堂的优势):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分为“赏春”“论水”“言志”三部分。从复习“泗水美景”导入,到精读“孔子论水”,略读“师生言志”,整堂课给人感觉条理非常清晰,教学指向很清晰,重点突出很明显。龚老师虽然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但她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以及重视学生语言积累,在课堂上都得到了教充分的体现。

1)导入部分背诵“泗水美景”是重视积累经典的体现

背诵积累优美片段,我们很多老师把它看作课外的任务,课堂上的时间很金贵,是不舍得拿来背诵的。龚老师在开篇就要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不仅是对上节课教学内容的检查与反馈,更为学生学习新课营造了浓浓的心灵上的春天,未成曲调先有情。

2)详略得当,重点段舍得花时间浓墨重彩重点教

课文第八自然段是文章重点部分,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龚老师给足了阅读、感悟、交流的时间。一开始,给足学生时间充分地自由品读、圈画,让学生静下心和文本对话。读是学生理解的前提,事实也证明学生后来的精彩发言和这几分钟自读是密不可分的。接着,龚老师更是下足了工夫,从“真君子”入手,让学生先谈谈什么样的人是真君子,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积累。接着,要求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说说孔子口中的水有什么特质?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对文本价值取向做了较为深刻地思考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 “善施教化”有了一定的认识。解决了“论水”这一个难点以后,最后,龚老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言志”的教学,提问“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认为它的教育起到作用了吗?”因为刚才学生对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四个特质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这会可以将颜回、子路以及孔子的志向和“水”有机结合起来,“师生言志”部分的教学化繁为简,自然从容。

3)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教者不仅注重对语言的品味、训练,注重对语言的积累、运用,更注重对文本外延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注重的方面很多,但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对课文外延尽量的拓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却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在“论水”这一环节中,在理解了水的四个品质以后,龚老师出示了“水(    )……好像(     )”这个题目,让学生也学着写一写,赞一赞水。这一题目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没有想到学生的创造思维出乎人意料,这跟学生对“孔子论水”这部分内容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真是应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

亟待改进的方面:

语文教学,也应重视育人功能。

在教学“孔子论水”这一重点段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后,如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孔子对水为什么能有这么一番高深的言论?此番论水目的何在?让学生联系前文孔子观水理解孔子爱水,逢水必观;此次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就像水一样“善施教化”。再进一步,老师不妨趁热打铁,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既教师又育人的目的。

本阶段养根“三.三”课堂改进要点


1.关于“牵引”与“指引”——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都知道,课堂,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牵引”和“指引”呢?“牵引”,是教师不顾学生存在,不顾学生实际,只顾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学是鲜有思考、阅读、写作的时间,他们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可“指引”则不同——课堂需要指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之路需要指引。区别“牵引”和“指引”的关键当是:整节课是“教师的”,还是“师生共同的”课堂?课堂是上教师是在讲教学设计,在赶教案,还是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积累、运用……?当前,我校语文课堂,“牵引”还是有一定痕迹的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2.关于言语实践——师生都能长“能力”

语文知识并不能直接迁移为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语文实践,需要在实践中积累。诚如王宁先生所言:“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随着思想的丰富,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而是靠实践,也就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结果,即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来逐步提高。当前,我校的语文课堂已经有了言语训练的意识,语文教学的思想、理念有了明显的改进,但真正应用到实践,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都还停留在形态上,课堂上,只指名一两个学生练一练,既没有训练面,也没有在质上的进一步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课堂表达、思维等能力得不到提升,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