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

江阴祝幼

>学校首页>本校资源>论文>内容详情

龚费丹《浅谈中班幼儿趣味撕贴画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3-15 10:31 发布单位: 江阴市祝塘实验幼儿园 浏览量: 1171 【公开】

 [摘要]:

撕纸是孩子们喜欢并乐意参与的一项手工活动。“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针对我班幼儿的特点,制定了课题《中班幼儿趣味撕贴画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撕纸活动让幼儿体验放飞双手的快乐情感,在此基础上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激发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并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从中受到教育;可以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可以得以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字]:

  趣味  撕贴画  幼儿  探索研究

[正文]:

幼儿教育是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奠基教育,它是通过教育教学的多种形式来实施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为幼儿创造条件,设计有益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活动。中国有句俗话:“心灵手巧”,就是要想心灵敏就要手灵巧,心与手是有联系的,即为手巧心则灵。老祖宗总结出来的好经验,我们却在慢慢地丢失,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展美术活动就是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好方法,其中,幼儿撕纸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而撕纸活动却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他们以为孩子在恶意搞破坏。其实,撕纸是孩子们喜欢并乐意参与的一项手工活动。“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针对我班幼儿的特点,制定了课题《中班幼儿趣味撕贴画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撕纸活动让幼儿体验放飞双手的快乐情感,在此基础上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激发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并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从中受到教育;可以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可以得以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撕出兴趣。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撕纸也是美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带毛的沿边与剪纸、绘画等艺术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撕纸活动,我们创设了浓郁的撕纸氛围,让他们感受撕纸作品粗犷的线条美,激起幼儿撕纸兴趣。在美工区角及课题作品墙上,我们张贴了教师的撕纸作品,以及一些优秀作品介绍。目的是给幼儿美的享受,让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是时对其起到暗示和引导的作用,激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了孩子多一些操作的机会,我们在美术区角中摆放了大树让幼儿撕贴树叶、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尖的刺、帮助小鱼长出美丽的鱼鳞……来进行撕纸活动;柜子上摆满了一次性杯子、各种瓶子等便于幼儿随时进行装饰。提供给幼儿的撕纸的纸张色彩鲜艳,能引起幼儿注意,装饰在物体上时幼儿无需多大技能也能让人感觉美,这样幼儿能体验到成功感;提供纸张小而薄,这样不但便于幼儿小手控制操作,还能逐渐形成一点一点有控制撕纸的习惯。我们还在阳台上扩大了幼儿作品的张贴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被接纳的而获得的满足的情感。
2、利用生动形象的具体指导语言,维系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维果茨基通过观察发现:年龄小的孩子的进行操作活动时,常伴有自言自语。这是孩子在自我规范、与自己沟通,或引导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行动。为了让幼儿不觉撕纸的困难枯燥,让其在撕纸过程中进行自我引导,我们设计了有趣形象的语言对幼儿实际操作过程提供有益的指导。如,刚开始进行撕纸时,幼儿根据以往的撕纸经验,大都是没有控制地一下撕到底。如何让幼儿获得乐趣的同时让技能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呢?我创编了儿歌:“两个小夹夹,夹住纸宝宝,一个往这边,一个往那边,往下走一点;两个小夹夹,夹住纸宝宝……”这样孩子在就能进行有控制地撕纸了。这样的游戏化语言对幼儿在的过程中有了明确性指导作用。

3、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想象,延续幼儿对撕纸活动兴趣。

 刚开始进行撕纸时,为了激发幼儿兴趣,让其随意进行撕块的活动较多,但这样过于简单的操作活动维系幼儿兴趣的时间较短。但如果对幼儿作过多的技能训练更是扼杀孩子的兴趣。这时,我们想到了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台——让幼儿对自己的撕块进行想象。利用想象让幼儿把无意撕纸过程变为有意撕纸过程,以想象带动幼儿的技能发展,提高幼儿双手的控制能力。如,在学习活动《小熊请客》时,活动前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吃什么菜?它长什么样子的?然后出示教师的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有意想象:小熊请客会做哪些菜?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做了哪些菜?尽管幼儿撕的可能什么都不象,但在此活动中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延续了撕纸兴趣。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孤立于一种表现手段,多种艺术手段的相辅相乘才能相得益彰。所以丰富幼儿的多种艺术手段,扩大幼儿信息量始终是我们艺术教育的手段。如,在活动《花猫散步》中,我们对撕画两种技能进行了结合。我们这样引导“下过雨以后,花猫出来散步,它发现了许多小水坑(撕块),它跳过或绕过小水坑,看,小水坑变成了什么?你的小水坑又能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对撕块进行想象与添画,让幼儿想象能力与撕、画的技能共同得到发展。
二、撕出智慧。

1、撕贴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欣赏美的能力

幼儿撕贴画活动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与老师、家长共同发现、探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美的素材、美的作品等,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通过双手的巧妙加工,变成一件件美的作品,一个个美的创意,从而不断地刺激他们去发现、感受生活中更多的美的事物。

2、撕贴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运用颜色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当中,让孩子们分辨不同事物之间色彩差异,并注意它们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这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前提。孩子们对发现周围生活中的色彩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捕捉事物之间很微妙的色彩变化。

3、撕贴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活泼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使幼儿的艺术欣赏、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4、撕贴画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有个性地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三、撕出自信心。

幼儿的撕纸手法虽是稚嫩的,作品是粗糙的,但是在每个幼儿的眼里,它是最美的。老师要通过各种信息的传递,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自己是成功者,这对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意义重大。在撕纸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个性差异,给幼儿提供适宜地帮助和指导,不能用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幼儿,教师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放飞幼儿双手,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1、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

倾听,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使教师了解、走进幼儿的世界;倾听是教师尊重幼儿的体现,也是对幼儿有效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有了倾听,活动内容才能贴近幼儿生活;有了倾听,活动过程才能演绎真实的师幼互动。如:活动《小熊请客》,活动开始,教师出示小熊,以小熊的口吻说:“我今天请了许多朋友来我家做客,可我一个人忙不来,你们愿意帮我吗?”孩子们都很乐意地说:“愿意!”可组织幼儿根据纸的色彩想象菜名时,有的幼儿给卡住了,有的幼儿回答的“五花八门”“不得要领”,这时我抛出暗示性很强的问题:“你们看,橙色的像小白兔爱吃的什么?绿色的像小白兔爱吃的什么?绿色的还像小羊爱吃的什么?”他们似乎“心领神会”,很快都能想象出各种菜了。于是,教师顺利的进入事先设计好的下一步……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一种理解和欣赏,理解幼儿回答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的思路。那么,这种基于倾听的互动将有利于幼儿较自然的进入“下一步”。这不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会时整个活动流畅自然,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信心。

2、适当参与幼儿的活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要学会参与幼儿的活动。如:幼儿在区角活动进行撕纸活动时,我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再以伙伴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讨论后,决定是否可行。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讨论、交流、探索中取得成功的经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3、巧妙应对幼儿的求助

幼儿在活动中,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向教师求助,说明他们遇到了难题。这一难题可能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能给予有效的支持,则幼儿有可能通过这一难题获得许多有益的甚至关键性的经验。如:活动《勤劳的蜜蜂》中,除了撕贴一小块、一小块的纸装饰蜜蜂的身体外,还需要撕出一个圆形做蜜蜂的眼睛。这时,孩子们就来向我求助:“老师,蜜蜂的眼睛我不会撕。”在我仔细观察后,便问道:“为什么不会撕呢,请你们仔细看看我是怎么撕的,行吗?”孩子们看后似乎没有观察出来,然后进一步启发幼儿:“你们比较一下我们撕纸的方法,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纸撕得圆一点。”……幼儿也许会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中成长起来。因此教师首先应了解幼儿求助的问题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这一问题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幼儿迁移,整合已有经验,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幼儿在撕纸活动中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纲要》中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立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撕纸活动,由“巧手”促进了幼儿的“心灵”,开发了他们潜在的智力,从而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3、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4、《幼儿教育》教师版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