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

华西实验

>学校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详情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苏南农村学校文化与乡村文明互动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发布时间: 2020-01-13 15:40 发布单位: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浏览量: 4080 【公开】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苏南农村:特指江苏省长江以南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区的农村区域。在本研究中会以江阴市华西村为聚焦。

    2.学校文化:指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显性文化(如建筑文化、校园布局等)和隐性文化(如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等。

    3.乡村文明:文明是指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在本研究中,乡村文明特指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农村、农业、农民是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因为目力所限,对本研究课题的国外研究文献了解较少。

另众所同知,新中国成立前由梁漱溟等人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曾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教育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们开辟的以乡村教育复兴中国乡村文明,进而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路径至今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也是促进我们选择本课题开展研究的重要思想源泉。目前已收集这一领域的文献有专著5部,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34篇,学术论文103篇。综合地看,这些论文主要对20世纪20-40年代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张宗麟等为代表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尤其是华东师范大学杨娟女士在其博士论文《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中对中华民国时期江苏省苏南地区乡村教育与乡村文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指出“苏南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理应善于利用中国的深厚文化传统,积极适应快速的现代化变革,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期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区域教育资源与必要的历史文化借鉴”,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但揣摩其运思路径,她着重思考的是苏南乡村教育可以从苏南社会变革中吸收哪些资源及如何适应社会变革,而对苏南乡村教育的发展对苏南社会变革作出怎样的贡献则探索不够。

回到当下,在中国知网中,以“乡村文明”或“农村文明”为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查阅文献,得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学术论文143篇。另以“农村学校文化”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未见相关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得学术论文23篇;另外收集得相关专著4部,如《健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新田园课程:情愫与文化》、《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乡村教育》等。现分别以“乡村文明”(或“农村文明”)建设和“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两主题将相关文献梳理如下:

1.关于当下中国的“乡村文明”或“农村文明”建设。这一方面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背景。强调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发展语境下,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对立造成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视乡村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升级版二十字指导方针。(2)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小农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乡村基层结构与发展要求的矛盾、乡村文化传统的失序、乡村社会关系中的信任缺失、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等。(3)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者们强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农村和农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传统回归和价值与文化重塑等。

2.关于当下中国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从中国知网查阅可知,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5年,当时有研究者对农村学校文化开始了“漫谈”式的思考,但其实并未突显出农村学校文化的“农村”特性,而是有关学校文化诸要素(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在农村学校中的“推论或演绎”。自2006年起始有真正聚焦于“农村学校文化”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这些文献并不多。其因可能在于农村学校的管理者自身并不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缺乏文化自觉,教育理论研究者也甚少关注这一领域。如果对收集到的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类:(1)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突显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文化的特殊性;(2)农村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尤其是突显农村学校文化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阻抗性影响;(3)农村学校文化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也特别突显农村学校文化对教师发展的消极影响;(4)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一些案例来彰显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我们大致有以下几个判断:(1)在当下中国伟大复兴过程中,乡村文明复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探索新思路。(2)当下中国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几乎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盲区(文献极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很有发展前景;(3)在当下中国“乡村文明”建设及“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两个领域的研究中,极少有人关注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性。(4)人们往往关注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而忽视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忽视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与东部发达地区乡村文明复兴之间的关系。人们往往会认为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城镇化之后成为了“发达城市”,而这样的“城市化”农村更需要保留、传承乡村文明和乡愁记忆,否则这样的“城市化”就没有了各地区的独特性和自己的文化基因和命脉。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与判断,我们选择了本课题。

2.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聚焦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的互动关系,探索它们彼此相互建构的基本路径,为当下中国乡村文明建设和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参照。同时,也通过与新中国成立前乡村教育运动的对比,凸现当下中国乡村教育和乡村文明发展的独特性、创新性。

(2)实践价值通过我们的校本实践,探索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等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乡村文明复兴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二者互动发展的实践策略与路径,更为中西部地区这两方面的发展提供示范。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对苏南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究,并形成清晰的相关认识。

(2)形成本校的系统做法,并基于实践积累对以乡村文明复兴为目标的苏南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策略与路径形成清晰的认识,探索乡村文明在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中提供的多种类型文化资源。

(3)积累形成研究者所在学校在华西村文明复兴过程的成熟做法,以本校为样本探究农村学校在苏南乡村文明复兴中的作用,探索当下中国苏南乡土教育的策略与路径以研究者所在学校为基础,提供一个相对成型的发展案例。

2.研究内容

(1)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乡村文明复兴的困境及其与农村学校的关系研究。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方式,着力探究苏南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文明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其农村学校介入后继续发展的新可能。

(2)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农村学校乡村文化课程的校本开发研究。基于本地乡村文明复兴需要,结合区域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及乡村文明传承需要,探索在农村学校开发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乡村文化课程,构建苏南农村学校乡土教育课程体系。

(3)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农村学校乡村文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研究。基于苏南乡村文明复兴需要,结合区域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及乡村文明传承需要,开放办学,请进来和走出去,探索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又体现乡村文明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系列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乡村文明的理解、热爱及乡愁记忆。

(4)基于苏南乡村文明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扎根江阴市华西村文化土壤,吸收苏南各类乡村文化资源,探索苏南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打造具有典型苏南乡村文明特征的农村学校文化体系。

 

3.研究重点

(1)基于乡村文化的苏南乡土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2)促进苏南乡村文明复兴的农村学校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体系的构建。

(3)体现典型苏南乡村文明特征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扎根农村办学校,办出具有苏南农村地区特殊文化韵味的新时代农村学校,使学校成为传承苏南农村文化的基地,培养一批爱江苏、爱家乡、爱农村的具有乡愁记忆和农村情怀的新时代新农村的村民。

   (2)依托学校兴农村,通过农村乡土教育的开展,传承苏南农村文化、农村记忆,使苏南农村不因为城市化而失去自己的独特和文化根脉,使学校成为苏南农村文化记忆的“文化博物馆”。

   (3)请教专家谋发展,通过与省内外相关高校的合作,尤其是教育专家和农村研究专家的合作,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使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互动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的品味和深度。

   (4)发展同盟扩影响,主动出击,积极与苏南地区其他同类学校合作,建立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各类专题研讨活动,协同发展,在扩大影响的同时,集聚集体智慧,形成苏南农村学校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的新典范。

2.研究过程

(1)2017.12-2018.1    申报课题;

(2)2018.3             进一步查阅文献,丰富认识,课题开题;

(3)2018.4-2018.12    依照课题分工分别开展相关子课题研究,特别是对乡土教育课程体系的类型、层次和不同年段乡土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实践探究。同时,形成基于乡村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4)2019.1-2019.2      请专家进行中期评估,集中把脉,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5)2019.3-2019.12     根据调整后的研究方案开展各领域的子课题研究。同时,积极联系苏南地区其他同类学校开展协同研究,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6)2020.1-2020.2      形成总结报告,请专家进行终结性评估。

(7)2020.3              根据专家意见形成最后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尤其是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2)调查法:制定调查阅卷对苏南地区农村乡村文明发展的困境、农村学校在乡村文明复兴中的作用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研究方案。

(3)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全校师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逐类、逐个解决。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农村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失去文化个性。苏南农村的发展,需要一场乡村文明的复兴运动。

(2)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农村的乡村文明复兴路径与策略可能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农村学校的积极参与。必须发挥农村学校有乡村文明复兴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苏南农村学校必须承担的文化使命。

(3)以华西村为代表的苏南农村学校发展离不开苏南农村的文化资源。必须依托农村文化资源开展具有苏南农村特点的乡土教育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使学校成为苏南农村文化博物馆,培养具有苏南农村文化基因和乡愁记忆的新时代村民。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继承梁漱溟等前贤的研究路径,努力探索当下中国乡村文明复兴与农村学校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可能方案。

(2)努力探索新时代苏南地区农村学校的乡土教育,建构相关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3)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苏南农村文化博物馆,探索苏南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苏南农村乡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实践方案

2019.1

苏南农村乡村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教材

2019.1

中期报告

报告

2019.1

苏南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与乡村文明复兴

系列论文

2019.1




最终成果

(限3项)

苏南农村乡村文明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互动关系探究

  

2020.1

苏南农村乡村文化博物馆

学校建筑

2020.1

 课题结题报告

报告

2020.2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成员共有10名,分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其中教授2名,博士1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名;45岁以上1人,40-45岁3人,40岁以下6人;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管理学、政治学、文化学等领域。他们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总体上看,本课题组成员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较为均衡,而且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很强的研究能力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最为关键的是,成员们保持每月开展专题定期交流1次,可以及时互通有无,形成了强大的“组合拳”力量。

    2.研究基础

    为了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开展充分的前期文献搜集准备,共积累相关专著9部,博士论文7篇,硕士论文36篇,学术论文313篇。目前其他文献正在扩展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组所在学校为苏南地区最为典型的农村学校,位于苏南最为发达的农村,由四所农村学校并校后有了10余年的办学经历。这一学校具有苏南农村学校的典型特征,经历了近二十年来苏南农村学校迅速发展的全过程,也一直在探索农村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相关实践研究有了很多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坚实的实践土壤和研究积累。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本校多年来一直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全面教育合作,具有十分丰富的专家资源,可以及时得到相关专家的专题指导。同时,本校地区苏南中心地带,到上海、南京、北京、苏州、常州等地十分便捷,可以很方便赴各地高校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并和苏南其他地区同类学校建立同盟关系,彼此合作,协同开展课题研究。

    同时,本校一直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将本课题当作学校一把手工程,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保障。同时,本校一直大力支持老师开展课题研究,亦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