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论文发表

以人为本,课题研究的变与不变 ——以《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儿童观察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20-05-14 16:53 栏目:论文发表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3057 【公开】

(本文发表于《江阴教育》2018年第2期)

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翟春亚  

《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儿童观察研究》是我园承担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2016/02/25220175月通过了开题论证。

自开题以来,我们依托课题研究,把“混龄教育”作为打造幼儿园特色品牌的契机。我们认为,“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儿童观察研究”旨在遵循幼儿为本理念以儿童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小社团式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行为及现象,了解幼儿的个性、能力、兴趣、需要等,在儿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组织形式、内容设置、混龄幼儿互动行为及语言发展、教师支持策略、儿童个案等的研究,从而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促使幼儿认知、亲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体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开题论证后几个月的实践研究历程。

一、混龄活动还是儿童观察,研究重心的变与不变

《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的儿童观察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重心为“儿童观察”研究,而我们更倾向研究的课题是《基于儿童观察的小社团式混龄活动实践研究》,研究的重心为“混龄活动”。因此在开题论证会上,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意愿:1.我园“十二五”课题为《幼儿园小社团式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对于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有经验、有基础。2.儿童观察研究是一项令老师们觉得高大上的研究,专业性太强,我们幼儿园老师的水平有限,老师们在研究中会出现畏难情绪。3.混龄活动是一个比较成体系的研究项目,更容易操作一些。虽然专家们允许我们自己做出选择,但他们一致认为,儿童观察的研究更有空间,价值更大,更有意义。

开题论证会后,课题中心组成员就本课题研究重心选择“混龄活动”还是“儿童观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从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方面再三权衡,还是决定改变思路,以“儿童观察”为研究重心。其一,“观察”是新时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如果我们能把观察做好,将来我们解决的就不仅是小社团的混龄教育,而是可以用这样的儿童观察进行迁移,解决我们碰到的所有问题,获得的是方法论层次上面的价值;其二,儿童观察的研究把儿童当成了研究的原点和起点,只有通过观察儿童,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所行,才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剖析,帮助不同个性的儿童成长与发展。

做课题研究不能因为易做而趋之,也不能因为难做而避之,研究的最大意义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一周多次还是一周一次,研究内容的变与不变

在做好了各方面的物质、精神准备后,全园真正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阶段,我们首先进行小社团式混龄教育组织形式的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小社团时间安排的问题。一开始我们预设的是一周三次小社团活动,每次40分钟,每次孩子们都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社团进入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样的安排令孩子们非常兴奋,每次小社团活动时间幼儿园内热闹非凡,孩子们楼上楼下不断穿梭着选择社团,孩子们真正投入活动的时间却很少,显得有点躁动不安。同时,老师们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既要做好日常的基础工作,又要一周三次组织开展小社团活动。这样的形式对孩子的发展真的好吗?对老师的成长真的有利吗?我们都陷入了沉思,我们在查阅了关于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文献资料,探讨了其他园进行混龄教育的经验,确定我们的混龄活动在形式上为间断性混龄活动,适合一周开展1-2次活动。

于是我们重新调整为一周一次小社团活动时间,每次1小时。但观察后发现,在活动中幼儿更愿意去选择自己的同班同学或同龄伙伴,即使教师提出了大带小的要求,甚至帮他们配好对,大多数孩子还是习惯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如何才能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促进异龄伙伴间的互动与合作?我们再次坐下来静静思考,找到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每次轮换,彼此陌生,故不愿异龄结伴互动。于是,我们再次改变小社团活动时间:每周有一天固定的小社团活动日,选择同一社团幼儿通过自选混龄伙伴固定结对,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参加活动,固定的组合让幼儿在活动中不再陌生,而能愉悦地投入各种活动,大班幼儿有了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感,中班幼儿也认准了自己的哥哥姐姐,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偶尔碰面,他们都会热情地互相打招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和困惑,解决这些问题的捷径之一就是“研究要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

三、领域场馆还是班本场馆,研究管理的变与不变

物质环境的设置是混龄小社团活动的有力保障。基于人数多、空间小的现实条件,如何创设混龄小社团活动的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我们始终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课题中心组再一次聚集,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一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室的空间,每一个班级都可以是社团活动的场馆,在每个场馆中可以建立若干个小社团。但是在场馆的划分上中心组成员有了不同的意见,本部的老师认为按领域划分场馆比较合适,分园的老师认为与班本主题结合划分场馆比较合适,双方都各抒己见。到底哪一种划分可以使研究的价值更大,何不给老师们自主的空间,去做她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呢。最后,经过园教科室和园领导的商量,决定让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以实践来证明双方的观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分园每个班级的小社团都是围绕班本主题进行设置,老师们在活动中顾及到了与班本主题匹配的活动内容,却顾及不到到幼儿在每个领域的发展,老师们往往偏向于易操作、易展示幼儿作品成果的美工类活动,科学、生活、运动等方面相应就缺失,给予幼儿选择小社团的空间明显狭窄,这样的形式更多考虑到了教师操作的便利,而不是真正从幼儿的发展需求考虑。相比较而言,本部按领域划分的场馆内有相应的小社团,涵盖了幼儿发展的每个方面,幼儿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领域的小社团进入活动,而负责该小社团的老师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可以围绕一个领域进行钻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性成长。在实践和比较中,我们选择了按领域划分场馆的形式。

课题研究中听到不同的声音,课题管理者不妨停下脚步、耐心聆听,给予教师开放的时间与空间,以实践来证明一切,让课题管理保有适度的空间。

四、使用工具还是放弃工具,研究方法的变与不变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支架,材料的投放是否合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进行小社团式混龄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研究时,老师们更倾向于案例研究法,因为这种方法对于我园教师已经驾轻就熟。我们的研究重心是“儿童观察”,如果不观察幼儿的行为,不了解幼儿的真正需要,材料的研究是否都会变成教师的预设、变成教师的需要呢?

因此我们主要从三个问题入手:(1)怎样的材料能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2)怎样的材料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3)怎样的材料能促进异龄互动、合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案例研究,教科室尝试设计了关于幼儿在小社团活动中材料选择的观察量表,作为老师们研究材料投放的支架。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张观察量表产生后,我们没有马上大量推广,而是找了几位骨干老师一起试用,检测观察量表的可操作性,而后根据使用效果进行改进,形成易于教师操作的量表,然后组织全园教师召开观察量表说明会,再进行推广使用。

在使用量表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畏难情绪,此时,教科室必须和老师们一起观察,做好教师的指导工作,从而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刚推广观察量表的阶段,有老师反映,观察表在记录时无从下手。我就进入活动现场和老师一起观察、一起分析。如,在制作兴国塔的活动,教师仅仅提供报纸、彩纸进行折纸活动,这两种纸其实是同一类型的材料,没有可选性,这样就无法记录观察量表中幼儿在小社团活动中对不同类型材料的选择,而且折纸的技能性较强,离不开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老师就无法抽时间真正观察孩子,孩子在活动中也成不了活动的主人。如果同样是制作兴国塔活动,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是低结构材料,有筷子、扑克牌、一次性纸杯、旧报纸(可卷纸棒等)、麻将牌、小木棍……,试想,混龄的几个孩子在一起搭建制作兴国塔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这时候老师是否需要全程干预呢?还是可以静静地观察孩子10分钟的活动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适宜指导呢?在教师运用观察量表的过程中,反过来也促进了老师们对小社团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教师发现,只有提供丰富多样、有层次性的材料,混龄幼儿才可能有选择材料的权利。教师通过观察量表观察幼儿会选用哪些材料进行活动,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使用频率较多的材料可以投放多一些,使用频率较少的材料就可以进行删减,这样的材料就不是教师按自己的意愿或经验投放的,而是混龄幼儿活动真正需要的、适合他们的,能促进他们发展的。

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只有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才能不断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不管采用哪种研究方法,都要注意循序渐进。

“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理念是我园近三年内涵发展所遵循的宗旨,我们做课题研究要以促儿童的发展、促教师的发展为根本,要跳出课题做课题,以问题为源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才会更有意义。

【专家点评】

(许建国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室主任)

要塞中心幼儿园的课题在短短的时间内研究富有成效,目标在心中,大胆尝试、实践,多元的观察方法给人启发,该课题研究是真研究。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画面感”,课题研究的“画面感”很强。给人的感受是西方幼儿园的空间,中式的研究,本部与分部按不同的标准建立场馆,给予老师们研究的空间。第二个词,“成长性”,该课题是“成长性”的课题,研究层次非常高,更重要的是人的成长,让人得到发展。第三个词“研究味”,该课题的“研究味”很浓,问题解决式的研究方式很有价值。观察,这一科研方法的加入与支持,使老师们不再凭着经验,凭着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做研究,观察量表的运用非常到位,创造了一种研究的样式与典范。这样接地气的研究对全市学校的课题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