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观察记录

青花瓷 —— 基于个别化学习中幼儿学习能力发展即时评价

发布时间:2023-03-03 07:32 栏目:观察记录 发布单位:唐晓莉 点击量:1282 【公开】

背景: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指出,幼儿园应尽可能地“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同时青花瓷也是大班上学期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内容,由于我们的孩子对青花瓷不熟悉,因此,本次活动我从绘本《其有瓷理》入手,通过欣赏传统青花瓷盘,以观察交流为基础,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幼儿认识青花瓷,了解其特点,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再通过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在白色纸盘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青花瓷,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评价实践:

一直以来,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花了不少心思。在设计相对严谨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看到孩子亦步亦趋地操作材料的现象,我们不禁开始反思:这就是孩子的自主学习吗?孩子到底需要哪些自主权?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支持?怎样才能在个别化学习区域中帮助孩子实现深度学习?

观察对象:青花瓷体验区的幼儿

观察目的:幼儿在活动中能否专注,有深度的学习。

观察内容:幼儿在活动时的状态

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嫣嫣来到了这个区域,拿起花瓶模板和勾线笔开始画了起来。首先她将花瓶进行分割,然后在瓶颈、瓶底边用有规律的线条、图形装饰,瓶身绘画组图。嫣嫣拿起蓝色记号笔将花瓶,分成了瓶颈、瓶身和瓶底三部分,在瓶底处用了单条波浪线装饰,在瓶颈处则使用了锯齿线及圆点的组合进行装饰,而在瓶身中则是画满了的花朵、爱心等一个个小图形,整个画面比较凌乱,点线、面运用单一没有使用新学的花纹。嫣嫣很快就完成了作品……

分析与评价:

  1.通过一段时间对线描画的接触,嫣嫣已经对线描画的绘画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先进行分割然后进行装饰,在装饰瓶底及瓶颈时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2.嫣嫣存在一定的惰性,想着快点完成任务,而线描画活动又是比较容易“偷懒”。且嫣嫣的绘画能力虽然比较强,对各种点、线、面虽有认识,但是线描画活动中特别是在对各种点、线、面的组合在一起绘画技能还比较弱。

原因与措施:

嫣嫣表现主要因为

1. 前期线描画经验不足在以往的活动中,对线描画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欣赏得比较少

2. 操作练习的机会还比较少,由于这类活动的缺失,所以实践操作也比较少

针对于上面嫣嫣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拟采取以下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措施

(1)环境与资源——在区域创设青花瓷展示的图片,

(2)师幼互动——在餐前讲述绘本故事《其有瓷理》,让幼儿对青花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计划与安排——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平面的如纸盘,铅画纸制作的花瓶模板,衣服模板以及一些立体的材料如:空瓶子等。

  (4)与家长的合作 ——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如最近了解哪些关于青花瓷的知识等。

两周后的表现:

   929日,华华选了一个瓶子,又去拿了一盒黏土,把黏土往瓶身上粘。我很好奇:“华华,把黏土粘在瓶身上很好看,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一边继续装饰,一边回答:“我和妈妈在一个店里做过,就是用泥做的呀!”过了一会儿,用黏土把瓶子全部包好,放在了展示架上。

分析与反思:

一、材料支持——提供孩子多元表达的途径

为避免简单线描的单一和枯燥,我们丰富了材料架上的内容,给幼儿提供了瓶子、碗等载体材料,以及橡皮泥、毛线、黏土等装饰材料,用来代替单纯的画笔。当多元的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孩子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改变——

华华选了一个瓶子,又去拿了一盒黏土,把黏土往瓶身上粘。我很好奇:“华华,把黏土粘在瓶身上很好看,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一边继续装饰,一边回答:“我和妈妈在一个店里做过,就是用泥做的呀!”过了一会儿,用黏土把瓶子全部包好,放在了展示架上。

分享交流时,我请华华介绍了她与众不同的青花瓷制作方法,并和孩子讨论“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只有个别孩子知道青花瓷要高温烧制而成,借机我又作了详细介绍,并向孩子展示了雕刻、粘贴等制作方法。

有了多元材料的支持,华华不再满足于青花瓷的绘画装饰,而是将自己跟着妈妈体验青花瓷DIY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艺术创作中。教师巧妙利用这一契机,和幼儿一起讨论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还拓展了青花瓷制作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雕刻、粘贴、缠绕等。

二、情感支持——顺应孩子多元表达的需要

虽然孩子能够大致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但还是有些一知半解。因此,多数孩子在美工区制作青花瓷时,仅仅是在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缺少对作品的情感。此时,绘本故事《小青花》可将孩子带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其再度进行艺术创作,使相关经验得以拓展。

绘本《小青花》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述了老爷爷制作一只小青花猫的过程和它最后成为一只真正的猫咪的故事。我将这本图画书放进了美工区,并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前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讲完后,我问:“小青花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孩子们结合之前的体验,有了更多青花瓷烧制过程的认知经验。“小青花会变成真的猫咪吗?”问题一抛出,小青花立刻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热点。

绘本故事内容深得孩子喜欢,激发了孩子自主自发的创作欲望和目标——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青花猫。在这种带入情感的艺术创作中,孩子更有动力、更能激发想象力,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