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论文发表

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与创新运用 ————以“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6 20:16 栏目:论文发表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1159 【公开】

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高燕

摘要: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极具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民间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教育十分必要。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以“小社团”为组织形式,以“民间艺术”为活动内容,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传承中获得创新。我们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活动内容、重构活动环境、深入活动评价,让孩子们在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共同参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真正成为民间艺术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发扬者

关键词:

民间艺术、小社团式、游戏

正文: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极具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等。 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艺术教育十分必要。

然而,民间艺术如何融入幼儿教育,如何突出文化与教育、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与探讨。近年来我园尝试采用“小社团式混龄游戏”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小社团式”是指借用社团活动这种形式,打破年龄界限、班级界限,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引领下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以“小社团”为组织形式,以“民间艺术”为活动内容,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传承中获得创新。

一、创新活动形式 “玩转”民间艺术

小社团式混龄游戏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形式,教师教学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充分利用民间艺术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针对于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每周二上午即为我园的“小社团活动日”,活动流程如下:幼儿自选小社团热身(找异龄朋友)小社团长带领喊口号、熟悉社团公约混龄幼儿活动幼儿交流分享。活动开始,中大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民间艺术小社团,在小社团中自主结伴,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混龄伙伴组。通过竞选,每个小社团选出一名小团长,小团长带领大家喊社团口号、熟悉社团公约、分发民间艺术活动材料等。活动中,混龄伙伴组共同合作参与体验各式民间艺术活动,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形式的分享交流会。

1.谈话预热,激发幼儿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

每周二早晨,各班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结合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谈话内容可以介绍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展现民间艺术的作品,还可以追随幼儿的兴趣随机生成一些关于民间艺术的话题展开讨论。教师提供课件,出示各个民间艺术小社团活动场馆照片,帮助幼儿唤醒已有经验,与幼儿一起对当天所要开展的民间艺术小社团活动名称、地点、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教师可以请个别幼儿结合照片一一进行介绍。

幼儿在了解本次民间艺术小社团活动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和同伴谈论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孩子们都有参与小社团活动的经验,孩子们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谈谈自己的小伙伴,分享自己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经历。在以往小社团活动回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幼儿聊聊参与今天民间艺术小社团活动的计划,想和哪个小伙伴玩?如何完成小社团活动中的一次挑战?活动计划的讲述为幼儿参与小社团活动明确了方向。

2.自主选择,给与幼儿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空间

小社团活动日,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小社团音乐,中大班幼儿走出教室,自由结对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手拉手一起到达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小社团场馆自主签到。每个民间艺术小社团区域都设置小社团活动海报,小小的活动海报隐藏着许多小社团的规则(如下图):

图片1.png

幼儿进入每个小社团后,自主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教师负责民间艺术活动内容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小团长”负责协助教师组织活动,各民间艺术小社团成员明确活动公约。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玩伴,自主参与各项民间艺术活动,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悦。教师在过程中当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不过干涉混龄幼儿间的活动。

二、优化活动内容  传承民间艺术

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不应该生搬硬套,应该以民间艺术精神传承为核心,民间艺术的传承应该在创新中发展。我们采用文献学习和田野考察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了一批既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传承民俗文化的民间艺术作为小社团式混龄游戏的内容。如:音乐类:竹竿舞、戏说脸谱、舞龙、民乐、皮影戏、对歌;美术类:剪纸、扎染、捏泥人、自然物创意、制作香囊、青花瓷、折纸、印章、花灯等。经过老师们的前期学习,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点,形成了民间蓝调小社团、京韵戏迷小社团、驯龙高手小社团、跳竹竿小社团、绘声绘影小社团等民间艺术特色浓郁的小社团。小社团活动中,老师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优化,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内容。

1.降级法,降低对民间艺术技能技巧的要求

降级法,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学习研讨民间艺术内容后,对民间艺术技能技巧的活动目标及要求进行降级,使其更加适合幼儿学习。在其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对民间艺术的欣赏与体验,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然地进行表达与表现。

如在京韵戏迷小社团中,教师组织幼儿在观赏京剧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京歌内容如《龟兔赛跑》等,指导幼儿模仿、学习。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化妆、自主设计服饰、自主参与表演,降低对民间艺术技能技巧的要求,让幼儿在参与展现的过程中更大胆、更自信。

2.组合法,增强民间艺术的表现力

组合法是指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间艺术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孩子们在民间艺术小社团活动中,在与民间艺术材料的互动中,活动内容不断生发,他们时常有新的想法与创意,教师要支持、引导孩子,让民间艺术在孩子们的参与中不断换发新的生命力。

比如在“驯龙高手”小社团,孩子们练习表演长龙,他们计划做一场长龙表演。一部分孩子选择舞长龙,一部分孩子选择舞小龙,还有一部分孩子配合敲大鼓。表演结束后,有孩子建议,可以邀请民乐叮当小社团的孩子共同表演,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沟通、自主策划,更精彩的舞龙表演诞生了。

三、重构活动环境 “活化”民间艺术

利用小社团式混龄游戏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中就活动场地功能而言,要灵活运用各种场地,在确保满足基本游戏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民间艺术的特质,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1.“活”用材料布展,展示民间艺术演变过程

活动场地要提供能够满足幼儿正常开展活动的基本物品,如小社团活动海报、小社团活动工具车、小社团活动材料箱等,这些物品的提供,是幼儿自主参与、自由活动的基本保证,教师与幼儿可以根据活动的进程进行灵活增减,确保活动所需。如在舞龙小社团中,小社团活动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将舞龙社团活动海报、可放水壶的移动小车,自制“纸板龙”、小彩龙等材料放置到活动场地上。

活动场地可做相关民间游戏主题布展,可展示民间游戏演变的过程,小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民间游戏的演变过程,并用儿童特有的方式加以表达、表现。如在舞龙小社团中,通过几次活动,孩子们在舞龙的过程中了解了民间舞龙游戏的由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表征,用图画、手工方式制作了各式彩龙,并进行布展,呈现在活动场地上。

2.“活”用室内外场地,满足幼儿民间艺术创作需求

为了全面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有的小社团式混龄民间艺术活动场地分布在教室外,有的场地分布在室内。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地理位置的活动场地,满足不同民间艺术活动的场地要求,并巧妙规划活动空间布局,带领幼儿深度开展活动。

在室内活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我们通过对门头、墙面等进行全面的整体设计,与幼儿共同打造一种富有民间艺术文化氛围的游戏环境。环境的打造从活动的准备阶段就开始了,并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步丰富,而不是一蹴而就。从简单的活动室门头的打造,到后期吊饰、墙饰、隔断的增加。从开始的多处“留白”,到后来逐渐的增补,在创建和使用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创生,不断完善、丰满。室内民间艺术活动场地采用区域的方式呈现,运用橱柜、桌椅、屏风等物品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隔断,形成几个相对固定的混龄民间艺术活动区域,供混龄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参与。

户外场地能够满足不同民间艺术活动的需求,如跳竹竿、舞龙、赛龙舟等活动更加适合在户外开展。根据活动场地需求,我们对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例如,我们将赛龙舟小社团安排在跑道上,便于组织幼儿进行龙舟赛活动。同时,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小社团活动,我们利用栅栏、海报架等物品进行活动区的划分,这样,每一个小社团活动区域就形成了半隔离的状态,便于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四、深入活动评价 展示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活动中的评价非常重要,在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下,幼儿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优化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进而逐步提升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效果。首先,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也必须被尊重。在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中,幼儿教师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保护每个幼儿的天性,在民间艺术学习过程中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唱得好、做得美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不断提升幼儿学习民间文化的自信心。其次,幼儿教师积极采用过程性评价模式,充分关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关注幼儿参与、体验民间文化的过程,而非一味地强调活动结果,从而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后,教师在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中注重丰富评价主体,增加幼儿自评、幼儿互评等评价模式,注重对幼儿学习民间文化情况的反馈。小社团式混龄游戏中,教师对于幼儿的民间艺术活动重点采用展示式评价、合作式评价给予幼儿支持与引导。

1.展示式评价,在体验中学习

展示式评价是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幼儿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一种评价方式。如民乐叮当小社团中可以请一组幼儿上台表演,其余幼儿做观众,表演结束,由小观众进行献花,评价台上幼儿的表现;民间蓝调小社团将制作的围巾、时装等穿戴在身上,在T台上进行走秀展示,在展示中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肯定;跳竹竿小社团中,幼儿分组展示,并请小组长做小导游,对音乐和跳法进行介绍,其他组的幼儿对此展开评价。展示式评价让孩子们沉浸在民间艺术作品美的艺术氛围中,让幼儿与民间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同时这种方式还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帮助幼儿培植自信,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2.合作式评价,在回顾中收获

合作式评价是指由同一组的大年龄幼儿带领小年龄幼儿结伴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讲述在民间艺术创作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获的快乐等。这种两两同伴间的交流讲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合作。同时我们采用共同奖励的策略,只有互为结伴的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才能得到每次的爱心贴纸奖励,以此促进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获得成功,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激发混龄幼儿间再次合作创作民间艺术的欲望。

幼儿园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小社团混龄游戏”的形式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教育,突出了文化与教育、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民间艺术学习氛围,是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小社团混龄游戏”的形式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看到了、听到了、做过了、亲身体验了,孩子们在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共同参与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真正成为民间艺术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发扬者,我们的研究探索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史妍,李冰.优秀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美育的探析———基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豫章师范学院 学报,2021(02). [2]徐向前.乡土资源融.

[2]张华.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5]夏境遥,马尚萍.维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发表于《早期教育(艺术教育)》2023年第三期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