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论文发表

自主探究 体验成功——小班科学“玩具老鼠”的解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09 14:14 栏目:论文发表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2940 【公开】

(发表于《江阴教育》2012年第4期)

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陈霞

《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探究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即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智趣,培养科学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传统的科学活动中,常以教会幼儿知识为原则,我们研究的往往是怎样教会孩子。在教学中,重视的是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幼儿的学。所以就出现了单一的说教或老师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幼儿被动接受的局面。大大的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的中心放到孩子的身上,引发——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敏锐观察——捕捉幼儿探究需要

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交往互动中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愿望、关注点。作为教师要学做幼儿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行为表现,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发现了什么?争执了什么?关注着什么?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的瞬间,及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从幼儿关注的众多问题中筛选出适宜幼儿探究的焦点,或是发现可以推动孩子探究的“节点”。

活动片段实录:

我们开展了“好玩的玩具”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开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这几天他们一下课就拿着自己的玩具爱不释手地玩起来,佳佳带来的会走路的小老鼠玩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孩子们围在一起,好奇地观察着会走路的小老鼠,有的宝宝时而用手拎起小老鼠,时而放下,当拎起时小老鼠的脚停止不动了,放下时又不停地跳动着往前走,逗的孩子哈哈大笑着,孩子们可奇怪了:“怎么回事呀?真有趣!”“是不是里面有电啊?”就这样幼儿自发形成了探究玩具老鼠的愿望,而当孩子们惊讶之时,玩具老鼠突然停下不动了,这时孩子们又急了,有的宝宝开始用手戳小老鼠想让它往前走,有的宝宝拍拍老鼠的头、摇动着小老鼠的身体……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上述片段描述的是幼儿在一次偶发性科学活动中对玩具老鼠产生好奇的一个片段,老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探究需要来引导他们主动探求,寻求答案。

幼儿对会走路的玩具老鼠产生了兴趣,老师能即时的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并支持这一感兴趣的活动,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引导着的身份参与到了幼儿感兴趣的这一活动中,当玩具老鼠突然不动时,幼儿着急了:时而用手戳,时而拍着老鼠的头,时而摇动小老鼠,这时,老师没有马上给予孩子帮助,而是在观察着孩子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的宽松的环境氛围。

二、提问设疑——引领幼儿探究方向

科学探究必须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才能获得有意义的知识。怎样向幼儿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或回应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或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对话中、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己生发出想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片段实录:

当孩子们想尽办法玩弄玩具老鼠,可老鼠就是不动时,最起劲的天天走来向我求助了:“陈老师,小老鼠坏掉了,它不走了”,“是吗?我们去看看”我拉着天天的手来到孩子们身边,其他孩子看到了我,都疑惑地叫着:“老师,快看!”你们猜猜看它怎么会不动的?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小老鼠没有电了?”、“是不是坏了?”、“是小老鼠累了吧,他要休息了!”……

“问题”能使幼儿产生好奇,是幼儿对科学的情感体验的开始,只有让幼儿直接与科学现象接触,获得独特的直接经验,才能使幼儿产生探究的需要。上述片段中,当玩具老鼠突然不动时,孩子们疑惑了:“小老鼠坏了?”、“小老鼠没有电了?”有的孩子请求了老师的帮助,此时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引领孩子探究的方向。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教师都应以赞许的眼光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和猜想再一次拿起玩具小老鼠,仔细观察着它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从而促使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三、认同惊讶——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对幼儿的探究活动教师还应在情感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以增强幼儿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活动片段实录:

当幼儿对玩具老鼠“停下不动”这一现象产生疑惑而提出诸多问题时,我并没有否认他们的想法,而是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并顺应、认同他们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帮助。我又把问题抛给他们:“是小老鼠没电了吗?我们给它换个电池试试。”于是孩子们兴奋地找着玩具小鼠的电池,过了一会,他们皱起了眉:玩具老鼠根本没有电池,鸣鸣抢过小老鼠:“不是没有电,小老鼠走路不用电的!”说着有仔细地翻弄着小老鼠……

上述片段中,当幼儿提出“小老鼠玩具没有电”这样的问题时,教师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认同孩子的惊讶和疑惑,为了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幼儿继续探究,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电池,在他们寻找电源的过程中,自己排除了这一问题的可能性,一个新的挑战又重新开始。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需要给幼儿的是难以忘记的经验,而不是需要记忆的东西,教师只有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与教师、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丰富全面的感性经验,才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行动参与——自主探究走向成功

教师应对幼儿的每一次发现、失败和冲突时都应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使幼儿有一种被支持感。当幼儿产生并表达某种观点时,教师不能下直接指出对与错,而是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让自然结果和客观现实来挑战幼儿的认识,证明或推翻原有的想法,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片段实录:

我故作神奇地拿起小老鼠引导他们发现老鼠背后有一条绳子:“咦!这是什么呀?他有什么用啊?”在我的暗示下,天天说:“可以一拉会变长的”,“是吗?你来试试看”,在我的鼓励下天天得意地拉动着绳子,“哎呀,真的会变长啊,天天真棒”,拉完绳子的小老鼠又在桌上跳动着走了起来,孩子们都高兴地拍起了手,这时我马上质问:“小老鼠怎么又会走了?是没有电池吗?”这下他们都明白了:拉长绳子后,小老鼠就会走了。

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究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与一定的帮助,否则会使幼儿放弃探究,或降低探究的兴趣,失去自信。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常常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上述片段中,当“小老鼠玩具没有电”这样的问题被幼儿自己推翻时,教师没有急于将正确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这是什么呀?”老师引导幼儿发现了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事物——绳子,“他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究和思考引向了深入,当天天拉完绳子,小老鼠又跳动着走起来时,孩子们高兴了、欢呼了,而这时,老师的一个问题“小老鼠为什么又会走了?”帮助幼儿归纳了结论:拉长绳子,小老鼠就能走了。孩子们在老师的行动参与下,一步步的自主探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住孩子抛来的球。”教师只有在科学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留意,正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身份,把握幼儿探究的方向,及时捕捉支持点,才能准确接住并有效回应幼儿“抛”来的球。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