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论文发表

确定观察项目 突破开发难点

发布时间:2020-01-09 14:03 栏目:论文发表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2657 【公开】

(发表于《无锡教育》2015年第7期)

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翟春亚

520日,全市幼儿园教科室主任与青年研究小组成员齐聚城中幼儿园。根据活动策划,我负责给组员讲解自己设计的《幼儿建构技能观察记录表》的操作要点。大家便进入区域进行观察,屏息凝神,不时地将幼儿的表现与观察项目进行匹配、打勾。小组讨论中,大家给我反馈使用感受:这张量表很好用,简单易操作,能从观察表中理性地分析出中班幼儿的建构技能水平,针对分析就能提出有利于教师指导的合理化建议。另一张《建构区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表》也得到了观察者的赞同,真是令人欣慰啊!

4月份接到教科室张慧老师的邀请,让我们五位幼儿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量表开发的项目。我的心脏“嗖”地紧了一下,这不是专家搞的事吗?这么科学、严谨、“高大上”的东西我们搞得来吗?如今,亲历了观察量表开发的整个历程之后,我确信,我们完全有能力运用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束缚我们科研方式创新的,可能恰恰是自己内心的畏惧感。知道难点在哪里,掌握突破难点的策略比敬而远之更重要。

  从无序走向有序

我负责的观察表有两份:《建构区大班四名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建构区中班四名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观察点相同,但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目标和重点也有所不同。第一次会议初步商定,这两个量表都采用表格式观察。当正式投入观察量表的设计时,我很快发现:表格式优势是应用起来快捷、方便,并且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使用。难点是观察项目的确定,必须把幼儿在建构区中可能出现的合作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类,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以便观察者能快速准确地将幼儿的行为与之对应。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可是,不可能退缩,只能向前!

我告诉自己,要镇定,要理思路!我围绕观察的核心“幼儿合作行为”梳理了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幼儿的合作行为?合作行为有哪些典型表现?建构区中幼儿是如何合作的?带着这些问题,我随之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索和学习。这一查,还真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喻小琴的《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特点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琴的《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江苏姜堰白米中心幼儿园卞志红、蔡子英的《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研究》都在幼儿合作行为方面总结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我把他们的观点加以整理、比较和整合,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每一条目标和教育建议,再观察了我园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的合作表现,终于初步确定了观察项目。


建构区的四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表

类型        

合作行为        

幼儿A        

性别:        

幼儿B        

性别:        

幼儿C        

性别:        

幼儿D        

性别:        

 

 

 

     

建构前自发与同伴商量建构内容        





会与同伴商量分工问题        





建构中遇到问题主动与同伴协商        





是活动中的“小领袖”        





主动与两位以上同伴发生合作        





积木等材料不够时会主动求助同伴        





与同伴合作时有合作语言的交流        





乐意与同伴合作        





建构中发生矛盾、困难会与同伴一起想办法解决        





会主动帮助同伴建构        





能倾听和接受同伴的意见,不能接受时能说明理由        





活动结束主动与同伴一起整理积木        





 

 

 

     

建构前在他人的引导下与同伴商量建构内容、分工问题等        





在同伴的呼唤下与之配合搭建同一物体        





积木等材料不够时在旁人的影响下会求助同伴        





与同伴合作时无语言交流        





建构中发生矛盾、困难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结束在他人的提醒下与同伴一起整理积木        





 

 

       

独自一人玩积木        





模仿同伴的作品进行建构        





无目的乱搭积木        





缺乏积木等材料时不会求助        





建构时与同伴发生冲突且不会解决        





不愿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结束仅整理自己玩的积木        






从复杂走向简单

57日,继第一次观察点选题会议之后,量表开发小组第二次碰头。这一次,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处女作”。大家今天要拿出自己的设计初稿一份份过关。

“咱们不急着讨论样表,大家先说说,你们初次设计量表的感受吧。”  教科室张老师的开场白更像是在缓解我们的忐忑之情。

“我觉得量表设计中,观察项目的确定是个难点。”城中中心幼儿园的刘剑莺快人快语,说出了我一样的想法。

当讨论到我设计的样表时,大家一致认为《建构区大班四名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中关于合作类型的归类简单明了,教师容易理解,但关于合作行为的观察项目偏多,教师在观察时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利于观察与记录。减法总比加法容易,但也不能随意!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开始了“减法总动员”:

“我觉得观察项目看了有点眼花缭乱,有些条目是相同的意思,比如‘主动与两位以上同伴发生合作’、‘与同伴合作时有合作语言的交流’、‘乐意与同伴合作’,这些都是‘与同伴合作’方面,可以合并。”

“恩,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进行重新整理,看看还有哪些条目可以整合。”

“对,量表的设计除了注意科学性,能让观察者一目了然、操作简便也很重要。”

“可是,大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到底有哪些呢?”

“我们不妨以大班建构活动的流程为主线来思考。”

“大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一般流程是商讨建构内容、分工、合作建构、欣赏作品、整理积木。”

“是呀,幼儿在每一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典型的合作行为就是量表的观察项目。”

至此,豁然开朗,眉头舒展,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依据幼儿在建构区的一般活动流程把观察项目再次合并、浓缩,化繁为简,形成了第二次的观察量表。

建构区的四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表

类型  

合作行为      

幼儿A      

幼儿B      

幼儿C      

幼儿D      

 

 

 

 

1.        主动与同伴商量建构内容        





2.        主动与同伴合作建构        





3.        建构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同伴求助        





4.        会采用语言或动作等方式主动帮助同伴        





5.发生矛盾会主动与同伴一起想办法解决        





6.活动结束主动与同伴一起整理积木        





 

 

 

 

1.参与同伴间商量建构内容的活动        





2.在同伴的呼唤下与之配合共同建构        





3.建构中遇到困难在他人帮助下解决        





4.与同伴发生矛盾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5.活动结束在他人的提醒下与同伴一起整理积木        





 

 

       

1.独自一人玩积木        





2.遇到困难时不会向他人求助        





3.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会解决        





4.活动结束不整理或仅整理自己玩的积木        





修改后的合作行为观察项目更具典型性,语言简单明了,更便于观察操作。

从封闭走向开放

59日,带着些许期待,我和其他几位量表开发者一起到城中幼儿园检验“样品”。作为观察者,我和城中幼儿园的老师一起静静站在幼儿建构区的外围进行观察。实际情况和纸上谈兵的设想开始显现出差异。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

1.幼儿在建构区的合作行为可变性很多,与观察量表中的观察项目一时很难匹配,在记录时只能先用文字记录幼儿的行为,随后将行为与观察项目进行匹配打勾。

2.表格中合作行为观察项目相对封闭,记录的信息有限,幼儿实际的合作行为比观察项目所描述的更多。

3.每位教师在观察时都有个人主观因素,幼儿的行为与哪一个观察项目匹配容易混淆或判断失误。

4.在中班幼儿的建构区中仅观察到幼儿合作的萌芽意识,并无实质上的合作行为,给记录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经过与城中幼儿园老师的研讨与对话,我们意识到:幼儿的合作行为表现多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更能反映出幼儿的合作行为表现,也便于后期的分析与统计,为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提供依据。表格式量表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中班的老师们说: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要点,最好将中班观察的重点修改为对“幼儿建构水平”的观察,而不是“合作行为”。 是啊,量表的设计要抓住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一点我得在修改的时候加以考虑。

感谢邱学青教授撰写的《学前儿童游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建构游戏的水平和特点,从而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尝试将建构区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更改为描述式量表,对于建构区中班幼儿的观察点改为建构技能的观察。

从定量走向定量、定性相结合

513日,第三次走进研讨会议室,小组成员一致认可了我修改的第三稿:描述式观察更适合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但要给没有观察经验的老师提供观察支架,使教师的观察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对于建构区适合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该给哪些观察支架呢?回想第二次的量表,这更像是对幼儿合作行为描述式观察后的结果分析。此时,灵光乍现:从可能会得出的观察结果反推出观察量表中的观察支架,也不失为设计量表的一种思路。于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图二的观察项目产生了建构区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支架——设计观察线索,即根据观察目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从表格式量表中得来),以便观察者根据问题进行重点观察、真实记录。至此,幼儿合作行为观察从表格式的定量观察表走向描述式的定性观察表。

建构区大班四名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线索提示        

行为实景      

①同伴间能否商量建构内容,如何商量?        

②幼儿之间是否有分工,如何分工?        

③幼儿遇到困难能否想办法求助,如何求助?        

④同伴之间是否发生矛盾冲突,如何解决?        

⑤同伴间是否共建同一主题或物体,如何共建?        


情景一:  


情景二:  

……    

根据所查资料得知,小班幼儿的建构技能多以简单的平铺、延长、堆高、加宽等为主;中班幼儿的建构技能主要以“架空”为主,集中分布在叠高和架空这两个动作水平上,桥式、盖顶也会出现;大班幼儿建构技能日趋成熟,能将各种技能积极地运用,会出现转向、穿过、联结等建构技能。该给教师怎样的观察支架呢?  

 “既然花力气设计了量表,就要使量表更有适用性。”实验幼儿园邹萍园长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果把幼儿阶段的建构技能都设计在观察项目中,这一观察量表就能适用于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是一举多得吗?

于是,我罗列、梳理整个幼儿阶段的一般建构技能,并将此作为观察项目。为了使量表更有说服力,增加了“要点实录”栏目,观察者可以随机记录观察对象建构技能的运用情况,为科学分析某一阶段幼儿的建构水平提供依据。量表由原先的《建构区四名中班幼儿建构技能观察记录表》更改为《幼儿建构技能观察记录表》,仅在观察目的和观察目标中指向中班幼儿,那么,当要观察小班或大班幼儿的建构技能时,只需调整观察目的和观察目标即可。由此,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张观察量表产生了。

幼儿建构技能观察记录表

建构技能      

幼儿表现      

要点实录      

1.铺平        



2.延长        


3.加宽        


4.连接        


5.垒高        


6.间隔        


7.对称        


8.围合        


9.盖顶        


10.搭台阶        


11.架空        


12.桥式        


13.塔式        


14.转向        


15.穿过        


16.联结        



随着量表的连续使用,一定还会出现问题,量表的使用过程也是量表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次量表设计开发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我享受着开发的过程,享受着开发小组同伴间的亲密合作,让我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