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

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

>学校首页>德育园地>心理教育>内容详情

【转载】【老师来点心理学】学生出现自伤行为,教师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 2024-02-28 08:54 发布单位: 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 浏览量: 766 【公开】
老师来点心理学

第11期

专栏作者:张娜娜

本期主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初一学生小英,最近几周总是烦躁不安,情绪难以控制。有一次崩溃时,她用美工刀在手臂上划出鲜血淋淋的印记,伴随鲜血的渗出,放松的感觉瞬间抵消了她杂乱难平的心绪。

自此之后,每当心情不好时,她就有伤害自己的冲动。有一次,小英控制不住在课间用美工刀划自己的手臂,被同学发现,报告了班主任。

班主任很惊讶,把小英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只见小英的左手臂上全是划痕,一条一条令人触目惊心。

小英用刀片划伤自己的行为叫自伤。自伤是指在无自杀企图的情况下,对身体施加有目的的、不被社会接纳的伤害,也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自我伤害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切割皮肤,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形式,如过量服药、打自己、撞墙等。

自伤行为通常会出现在青春期这个发展性阶段,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自伤发生率高达27.4%,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当前青少年群体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青少年为何要伤害自己?

自伤行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释放、表达或传递情绪感受。

青少年处于情绪的不稳定时期,社会经历较少,在遇到生活刺激时缺乏正确的宣泄方式,会促使他们使用自伤行为来疏泄情绪,通过身体上的疼痛感转移心理的痛苦;有的孩子在生活中受到忽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他人的关注,又或者把自伤行为作为自我惩罚方式。

小英用自伤的方式释放难以表达的心理痛苦,她千头万绪的情绪无人诉说,无法缓解,用身体上的痛苦转移心理的痛苦,让她暂时感觉好受一些。

对大多数自伤的学生来说,它是一种应对现实的自助方式,但自伤无疑使个体采取自杀行为的风险增加了。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当发现学生有自伤行为,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些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保证自伤学生的在校安全。



二、作为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面对有自伤行为的学生,教师要试着理解他们,提供情绪支持,给予情绪管理、应对压力事件的方法指导,为他们创造一个接纳包容、积极关注的环境,帮助自伤学生更好应对学校生活。


1. 以稳定的态度对待学生,理解自伤行为

面对学生的自伤问题时,教师保持平和、冷静而不评判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割伤等自伤形式经常让教师感到震惊、排斥以及难以理解,也会引起教师害怕、困惑和愤怒的强烈反应,但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出震惊或惊骇,会让学生有负罪感,也会让接下来的有效应对变得更为困难。

教师要理解自伤是他们应对自己内心痛苦的方式,理解他们的感受,并不代表认可他们的自伤行为。教师可以试着用一种平静、关心的方式接近学生。

在看到自伤行为时,第一时间帮他们处理伤口,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他们安慰和拥抱,让学生知道你有多关心他们。

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感受他们的痛苦,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这么做的时候,心里肯定非常难受,你愿意跟我说一说吗?”把这种理解传递给他们。


2. 以尊重的态度评估学生,了解自伤情况

一般来说,诊断性的评估工作是由学校的心理工作者进行,作为普通的任课教师,主要是评估学生自伤行为的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并非为了脱离责任,而是了解该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进一步的应对。

不同的青少年自伤的原因各不相同,教师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自伤的目的,做出评估,如有心理问题,需转由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医院的心理科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在评估过程中,要表达同理心、尊重和温暖,应该平静而直接地询问其自杀意图的出现,注意询问的方式,既要直接又要价值中立。

比如:“与你有相同或相似经历或感受的人会产生自杀的想法,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呢?”以此评估自伤风险。

评估者在交流中要表达一种希望进一步了解问题而非想让问题尽快消失的态度。如果给学生留下了渴望的或者急切寻求解决的印象,可能会被认为是令人厌恶的,这会对接下来的合作和处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学生出现自伤行为,教师要及时联系父母或监护人,让其父母或监护人全程监护。在通知孩子有自伤行为时,教师应该具有耐心、宽容。


3. 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学生,提供情绪支持

当了解到学生有自伤行为时,试图阻止学生的行为往往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方法,但试图说服学生停止自伤行为或是教学生应该怎么做的努力不仅无效,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反应可能会被学生视为不被理解,进而可能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不要评价学生,也不要说任何让学生感到内疚或羞愧的话,如:“你对自己做了什么?”“你怎么能这么做?”把关注点放在倾听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和情绪感受的看法上。

有自伤行为的学生通常心中有很多难以表达的心理痛苦,情绪无人诉说、无法宣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真诚、专注地倾听学生的经历、感受,在倾听的过程中,共情学生的情绪感受,给予他们的情绪安放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也可以提议与他们一同去寻找专业的帮助。


4. 以温暖的态度支持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

研究表明,从温暖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同伴交往等方面给青少年以支持和鼓励,能够帮助青少年保持自尊,减少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关爱和理解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的空间,允许释放孩子压抑的情绪,以温柔而亲近的态度和孩子对话,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情绪安全感。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让班级成为一个让学生感觉亲密和投入的空间,学生能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并在经历困难的时侯寻找到资源。

班主任也要给予自伤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晚上睡得怎么样?”“早饭吃了吗?”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同时这一句平常的问话也能帮助教师确认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安排班级心理委员或与自伤学生关系较近的学生,陪伴在该生身边给予关心与支持。


5. 以发展的态度帮助学生,提供应对技巧

自伤的青少年经常体验到高度的负性情绪和思维,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提升积极情绪和认知以及情绪管理的有关技巧,提高学生希望、乐观主义和生活满意度。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教给学生情绪管理以及应对压力事件的方法。

教师要发现并鼓励学生利用个人的长处,帮助他们加入一些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根据学生的特长,创设活动,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自信心,增加自我效能感。





书 籍 推 荐

青春期和解 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指南

作者劳伦斯.坦伯格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青春期讲解了与青春期有关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并且辅以几十个鲜活的青春期案例。这本书就像一个心理指南,帮助我们化解对青少年成长的误区,指导我们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本书可以帮助初高中教师和心理学研究者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发现他们在这一时期的优势和危机,进而激励青少年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教师也可根据了解到的知识指导家长做出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帮助父母更好地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作|者|介|绍
张娜娜

无锡市西漳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研究方向及擅长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开展家长讲座及心理咨询服务。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心理剧《成为你自己》荣获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大赛一等奖。

文末开通了打赏功能,快来支持你喜欢的主讲人哦!


写在最后


如若发现学生存在心理疾病,老师请及时建议学生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断治疗,切不可自行处理。


关注“中小学班主任”
老师来点心理学~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