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实验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14 13:30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点击量:4770 【公开】

内容提要:

本文从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指导思想;改革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改革教育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使教评价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一、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近年来,因为受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影响,尽管考试形式一变再变,但教育评价体系一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仍然试图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去检测素质教育的成果,造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很多地方,应试风不但“回潮”而且日益加剧,很多学校和家长“由此”担心,一旦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可能下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获得考试竞争的胜利,一句话,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将会吃亏。这种思想,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反过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不要说是重点中学,就是在一些城镇中小学也出现了“期初素质教育,期中随心所欲,期末应试教育”,以及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素质教育,太针对“应试”而去,最后效果甚微。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只要开展素质教育,就应该没有“考试”,就应该让学生学得“轻松”。

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最大误解。事实上,考试考核,是任何教育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检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出在我们怎样进行考试考核,以及对待考试的态度上。

“应试教育”是指以升学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作为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的教育体制。可以说“应试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所谓“异化”,是指主体为自身创造出客体,客体反过来控制、主宰、支配主体的东西。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和现实中,考试是为实施教育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被创造出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它本身不应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对于应试教育,李岚清同志曾作过精辟的概括:“一是只面向少数学生;二是造成学生的片面、畸形发展;三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统统围绕考试转。“应试教育”阻碍了人的和谐与充分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为了考试,只重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为了考试,只重视“尖子”学生,伤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尤其对一些偶尔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去帮助而是将其放弃。总之,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必然是只重视考试成绩、轻运用能力;重条条框框,循规蹈矩,轻开拓创新。最终培养出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适应不了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也担负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究其原因,之所以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和我们的评价体系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在“应试教育”情况下,我们对人才的评价大多是以他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最终以学历的高低,是否考了大学作为标准,而人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倒被放在了第二位;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基于它的升学率进行。也就是说,“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对象上,只看到学生,而忽视教师和课程;在评价内容上,只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只重视定量评价,而忽略了定性评价。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只能产生“应试教育”是毫无疑问的。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原因,归结于学生智力上的差异,这是不对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存在智力差异是必然的。但是,除占同龄人3%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之外,这种差异并不足以影响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仍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并非智力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是教育尚未找到一种适合这些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以学业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被简单、机械、错误地使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位科学家曾经形象地描绘现行评价体系:“如果吴晗或钱钟书现在参加高考,十有八九会因为分数低而上不了大学,更何况上清华大学。” 很显然,此种教育体制必须改革。否则,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因此而被束缚。

所以要提高全民素质,要培养创新精神,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现行评价体系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建立一种新型的、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即素质教育体系,以此为杠杆去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开拓性人才的出现。素质教育评价作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一种工具,其任务就是要帮助找到适合不同儿童的不同教育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改革,我们的政府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根本上转变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法、标准、内容;要转变质量评价观,纠正以考分、升学率高低生“英雄”的片面思想观念,勇于破旧立新,把学生从被动受教育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树立全面发展的新人质量观;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力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全面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三、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意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是教人求真、向善、爱美的师生互动、共同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评价包括学生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全面科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通过激励、反馈与调整促进教育目的实现或教育目标的达成。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考试制度。因为考试只是考评的一种形式,而且考试本身是“中性”的,无优劣之分,即便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仍然需要这种手段,只是与“应试教育”不同,不能将其作为教育目的。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盘,左右着教学思路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社会人才观取向,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只有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才能在全社会中名符其实地开展与实施。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改革教学成绩的评价方法势在必行。重新审视原有的语文评价制度,我探究了语文考核评价方法,体会到了新方法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冲破考试的“围城”,还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我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改进,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转变旧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多一把评价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考试考核,是任何教育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检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出在我们怎样进行考试考核,以及对待考试的态度上。

我们应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关注整体的导向功能,不应该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该从整体视角考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各项评价内容,评价其各项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应该重视发展的导向功能,强调激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的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应该强调实践的导向功能,学生素质评价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承认差异的导向功能,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

考试是为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的,好的考试,应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质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因此,我们的考试应当强化对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潜质等方面的测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求考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不能简单地把素质教育和考试对立起来。我们要不断加大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力度,增加较多评价内涵,使考试既贴近基础教育,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不应仅仅来自教材,而应更多地来自现实生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而应更注重学生的能力;不应仅仅涉及智力方面,而应包括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以及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情况。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把卷面考试分数,一直作为评价学生优秀、学生升学的唯一依据,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将难有作为。因此,仅靠改革考试是难以改变应试教育倾向的,关键是建立综合学业水平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治理。我们必须认真改革考试体系,应该建立全新的、一体化的考试评价体系。

我们应该改革教育过程中考试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并彻底扭转对于考试分数的态度。我们可尝试进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或做研究,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的考核,以此考核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切忌出难题、怪题去考倒学生。

我们应该把评价的重点从评定学生已取得的学习成果转变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上,把管理学生的学习结果变为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评价的诊断功能、改进功能和激励功能,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使他们获得最大的发展。

我们教师应该进行考核评价的探究,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发展的角度去看教育的未来,消除多年来以考试为核心的指挥棒,减少频繁的考试。不要担心考试少了,学生的成绩是否会下降,是否对知识的掌握会不牢固等。

纵观教育现实,我们的确不难发现,我们有些老师(包括我们自己)一边在学习新理念,一边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束缚自己的手脚。加上现在的考试方式还不够明朗,担心学生考不好,是否与评职称挂钩,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等,造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出现了单元测试,每课过关,课课通。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抄书抄生字,恐怕自己所教的学科出不了成绩。这样做的后果是教师辛辛苦苦,并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实际的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做到逐步放开手脚,投身到改革浪潮中。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更换旧的观念,树立新的理念。淡化考试,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形成性评价,改革考试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家长、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客观公证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出创新人才。

(二)、采取多种方法评价,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采取“形成性评价”,以反馈并因人而异地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点非常关键。但原来我们只注重结果,对学习过程似乎并不怎么关心,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赢得最后一次冲刺,夜以继日,在题海中艰难地遨游,累得筋疲力尽。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多方参与评价的评价方法。我探索了以学生自评、小组议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家长评价主要从态度方面评价子女是否书写干净、整洁,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对学生的评价建立素质评价卡,平时由教师保存,注意学生平时成绩的记载,可随时接受家长的查阅,学期由学生带回家,将学习情况汇报给家长。同学互评是主要是发挥相互督促的作用,学生自评,主要是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老师的总评主要是在大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和激励学生发展。另外,我在考核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是从“知识与技能”、“实际与运用”、“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去评价的,评价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为了落到实处,我不但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还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跟踪记录:

 1、作业完成等级表;

 2、背诵古诗、课文等级表;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核、再加上适量的笔试,最后评价学生的成绩。

这种评价操作,一是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可以通过检查进行量分。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多方参与,多管齐下,从行为上可让学生自控自约。三是减少考试次数,有益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会让学生经常处在高度紧张、害怕考试的情绪中。四是改变考试内容,从积累、运用入手。我注意做到把笔试分成四大块:一是知识积累(掌握的字、词、句、默写、背诵);二是从口语交际(用书面文字语言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独立性);三是阅读(以课外内容为主,检查学生是否通过老师所教的方法,自己能运用于实践);四是习作(通过学生的谴词、造句、布局等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注意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不是对它草率地瞧一眼,打个钩或者表示一下就算了事。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

当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不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内在的知识图式适应新的信息。那样的话,从而让学生开始产生学习欲望,把作业视为是相关的。

我还注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认真开始投入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让学生思考回答简答题以外,尽可能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并提高问题的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能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同时,我还不轻易地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路,而是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考核、分类评价学生。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知识,以及不同的人在获得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做到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提出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新,解答问题的方法要新,不囿于答案“确定性”和“准一性”,使得学生,敢于评价,敢于通过师生互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做到自始自终应高瞻远瞩,审时度时,要善于固势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评价,特别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的形成,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同时,我还注意加强平时的评价,目的在于强化过程,重在平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过关考核。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10%,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在期末我做到进行分项考试,目的不仅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我期末实施了五项考核:考写字、考背唐诗、考朗读、考作文、考基础知识。同时做到评价方法因人而异:(1)对尖子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2)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3)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其自卑。

由于我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类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之中,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个层次的学生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作为杠杆,无论我们怎样高歌素质教育的优越,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所以,必须尽快将建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落在实处,从而使教育评价规范化、制度化,推进素质教育全面、高效地展开。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导向。我们应该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  熊丙奇:《素质教育必须革新考核评价体系》

贵州师范大学  田杰:《 关于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几个理念问题》

廊坊市教育学院  王宝林:《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戴家干:《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

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955.

柳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学刊,1996(3)38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 2014 青阳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27165号-1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公园路5号     联系邮箱:jyqysy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