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党建动态

讲红色故事 承红色基因 (二)

发布时间:2023-04-07 09:50 栏目:党建动态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1160 【公开】

图片

分享人:吴琼  青年教师

《瞿秋白》.mp3


红色故事《瞿秋白》


每当我们唱起《国际歌》时,很多人不了解,最早将《国际歌》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落魄仕宦之家,1917年赴京求学,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此时的瞿秋白在刻苦学习俄文的同时还坚持自修英语、法语,阅读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开始接触新思想。19203月,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的瞿秋白加入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这年秋天,他应《北京晨报》报馆的聘请,前往莫斯科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和采访。在苏联期间,他写了大量苏俄革命和建设成就的报道,有力地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12月,瞿秋白回国,他拒绝了北京政府以每月200块现洋聘请他到外交部任职的邀请,却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和编辑了《新青年》《向导》《先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他撰写了200多篇文章,以极大的热情,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阶级关系,还较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是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

 

  “八·七”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的一次重要转折。1931年,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错误批判,被排挤出中央领导机构,但他以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觉悟出发,没有停止革命斗争,随即在上海参与并领导了左联的工作。他和鲁迅团结大批左翼文化人士在白色恐怖中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道路,并取得辉煌成就。他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高度的文学修养撰写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评论和杂文,成为当时除鲁迅外最杰出的杂文家。他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理论》和苏俄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瞿秋白被捕后,被关押在狭小的囚室里。在狱中的41天,瞿秋白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和多次劝降,直言“我青年时期已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

 

  1935617日,无计可施的蒋介石下令“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18日,瞿秋白在写下绝命诗后,被带至长汀中山公园,在一处凉亭前,拍下最后一张照片。照片里,他身着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双手背后,意定从容,仿佛只是携友出游,留影纪念。拍完照片后,他泰然自若漫步走出公园,走到一处草地上,盘足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瞿秋白,这位“总想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以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党和人民铭记瞿秋白的历史功勋,1955年在瞿秋白殉难2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为他举行了遗骨安葬仪式,缅怀他光辉的一生。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