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书香校园美文欣赏

从大宅里延伸出去的足迹

发布时间:2021-01-29 08:00 栏目:美文欣赏 发布单位: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点击量:1899 【公开】

从大宅里延伸出去的足迹

——读《祝塘乡土》引起的一些感受

                       祝塘中心小学四(4)班仲焱楠家长

祝塘镇出了一本乡土教材,作为对学生的乡土教育读物。细细翻看了一下,一些内容原已知道,只是不大熟稔;一些内容则是我至今也未曾知晓的。作为祝塘人,我多少有点汗颜。

书中按《人杰篇》、《地灵篇》、《怀古篇》、《轶闻篇》、《美味篇》将全部内容辑成了六大类,从方方面面对祝塘进行了解构。而其中犹有若干内容,更是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众所周知,徐霞客,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是江阴历史上的大名人。但是,你可曾知道,正是有了在祝塘聚族而居的徐氏家族,才逐渐凝聚了悠长绵延的文气,最终诞生了这一位“千古游圣”。

这一个叫做大宅里的村庄,形成于南宋灭亡后的岁月里,最初的村名叫做梧塍里,建村始祖是曾在南宋王朝做过几年小官的徐名世。这是一个有点气节的遗老,他不愿为铁蹄纵横的蒙元大帝效忠,于是就在祝塘乡间隐居起来——他肯定没有料到,这一“隐”,“隐”出了一个江阴的名门望族。

因为身份和见识的不同,徐氏族人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读书,明理,胸怀济世大志,一直是他们及其子孙的追求。看看和徐家人交往的一些朋友吧:元代大画家倪云林,为大明王朝出谋划策的军师宋濂、刘基,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民间流传的“苏州四大才子”中的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明代大藏书家都穆,等等,都是徐家的座上宾,宋濂、施耐庵、以及文徵明的祖父、父亲更是在徐家当过塾师。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让徐氏得以在江阴、乃至苏浙一带声名远播。

一代一代的徐家人物,虽然如今已是风流云散,但当时俨然是祝塘的文化名片。徐直,徐麒,徐忞,徐颐,徐泰,徐元献,徐经,他们传承着徐家良好的文化家风,所谓“诗礼传家”,诚哉斯言!

随着徐家人丁兴旺,家族扩大,一支支徐家子孙离开故土,移迁他地。于是,梧塍里改名大宅里,以表对始祖徐名世建村尊崇之意。徐经的次子徐洽移居马镇南旸岐,到了第五代,徐霞客诞生了。

应该说,搬迁到南旸岐的徐家虽然还有不菲的家财,然而还是不可避免的逐渐中落了。特别是徐经科场案的打击,让徐家子孙对仕途经济的热切盼望慢慢冷却,转而为“修身齐家”而努力。徐霞客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再也不愿为晋身官场而苦读八股文,他更看重的是以白丁之身,穷究天下之理,走遍河山,探索自然。在这种理想的支持下,他从家乡出发,开始了长达34年的艰苦旅程。

从大宅里,到南旸岐,再走向全国,徐家人一步一步走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那是前人望而却步的世界。大宅里,从此,在我的心里,更成了一个祝塘文化的地标和基石。

祝塘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当然还有很多。然而,走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闻着熟悉的泥土芬芳,那数百年前的故事依然让我动容。从大宅里延伸出去的足迹,依然镌刻在大地上;浑厚的足音,似乎仍在我耳边震颤,依稀在传递着我暂时无法领会的信息。



上一篇 : 匆匆| 下一篇 : 名字的故事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祝塘镇镇南东路3号     联系邮箱:3980862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