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1-07-07 13:35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点击量:6392 【公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唐黎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暑假里,我有幸捧起了王晓春老师的《</SPAN>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SPAN>在厚厚的书页里,王老师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每个字眼都流露着执着和真诚,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每次读完都让你回味无穷,意犹未尽。<SPAN>  

王晓春老师对案例研究情有独钟,他甄选真实,科学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侧重于是否成功,而侧重于过程的逻辑分析;不侧重于激情燃烧,而侧重于理智的诊断,而且是想办法把原因和结果分析得让人心服口服,经得起质疑和推敲。<SPAN>100个案例,无不是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碰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实实在在的问题。王晓春老师充满智慧的点评,分析引领着我作为一个研究者,遇到问题该如何做。<SPAN>  

本书所选的案例都不是作者自己处理的,而且多数是尚未解决的,也就是说作者并未把它作为成功经验告诉大家,他只是提出了问题,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他不兜售教育秘方,而是让我通过一个个教育案例,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教育智慧,让我像一个目光执著、脚步坚定的行者,在脚踏实地迈出每一步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前方。<SPAN>  

思考是催生教育智慧的重要因素。本书案例<SPAN>9“水彩笔的故事”。黄玫瑰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钱某某不还陆某某水彩笔。黄玫瑰老师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在思考中提出了两种假说。第一种:钱某某把水彩笔用光了。结果证明不是这样。于是黄老师又想到了第二种:钱某某不是不想还,而是画得正高兴,不愿意还。结果证明是这样,于是黄老师开了“你就让她画完,再让她还给你好吗?”的药方。我以为这比遇事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去主持正义,把陆某某的水彩笔要回来,使两个学生产生互相怨恨,埋下问题的隐患要智慧得多。黄老师就是在遇事后先多一份思考,在思考的瞬间迸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在作者题为“要有探究的愿望和习惯”的点评诠释中,也可以说是王晓春老师向我们印证在思考中培育教育智慧的例子。<SPAN>  

另外王老师在多篇的点评中,强调教师应形成研究与反思的习惯,要学会思考,学会理性思考。如“最要紧的是学会学习和研究”、“面对问题,要探究。”、“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做一个反思型教师”、“缺乏专业思考的忙碌”等等。细读文本,你便不难发现,王晓春在遇事后,多则是思考。在思考、研究中提出假说,根据事实分析,随即反思,调整思路,寻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解决的过程中,教育智慧孕育而出,潜滋暗长。在思考中培育出教育智慧,这无疑是回答《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最好的答案。<SPAN>  

我一直会思考,为什么有些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状况,他们都能及时、巧妙地做出引导,让课堂因生成而焕发精彩,给听课教师一种艺术的魅力和朴素的享受。原来是“教育智慧”给他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展示出最本真的美丽。再来想想自己的课堂,每节课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课堂上却总感到一部分学生精神不振,小动作不断,教得费力。原先只是责怪学生不认真,不谦虚,没想到造成课堂低效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SPAN>  

只有依靠智慧型的教育者,实施智慧型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智慧型的一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用心思考,在思考中创生教育智慧,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让我们用智慧去启迪儿童的大脑,用智慧去纯洁年轻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堂,必然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充盈着生命的关怀。<SPAN>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东街79号     联系邮箱:www_zhj@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