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品尝“诗意语文”

发布时间:2021-07-07 13:32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点击量:3866 【公开】

品尝“诗意语文”</SPAN>  

——</SPAN>感受王崧舟</SPAN>《慈母情深》教学片段</SPAN>  

冯喜伟</SPAN>  

美丽的“滨湖之秋”,富饶的太湖之滨,全国名特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展课堂教学的魅力。</SPAN>  

“诗意语文”的掌门人王崧舟携新作</SPAN>《慈母情深》隆重登场。两节课的教学,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对课文细节敏锐到位的把握,幽默机智而像诗一样的教学语言以及激情澎湃的教学风格令在场每一个听课的人都沉浸在他所营造的“诗意课堂”中。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个个发自内心的赞叹,我们在大呼过瘾的同时,王崧舟独特的个人魅力也已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SPAN>  

《慈母情深》一课是对母爱的诠释和歌颂,而王崧舟却用了一种极为有创意的电影拍摄技巧——镜头的变化,对语言文字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加之王老师独有的课堂激情,使我们对“慈母情深”的“深”字有了更刻骨铭心的理解:</SPAN>  

   

一、</SPAN>“深”字藏在“震耳欲聋”的声音里,这是一个广角镜头</SPAN>  

课文:[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核心提问: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挣钱,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现场:师: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假如你呆在那样的环境中,你的反应是什么?  

生:捂住耳朵,心情很烦,难受。想马上离开!</SPAN>  

师:噪声停止过吗?消失过吗?  

生:根本没有停过!</SPAN>  

师:依据在哪里?  

生: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SPAN>  

生:母亲“大声”问我来干什么。</SPAN>  

生:“妈——”“妈——”,在这个破折号里面可以看出来,我叫了妈两声,一声比一声响!</SPAN>  

生:“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就在身边的人,还需要喊。</SPAN>  

师:还有依据5,依据<SPAN>6……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比比皆是,一次次大声喊,大声叫,一个又一个破折号,省略号,是因为,引读:七八十台——</SPAN>

师:母亲就在这样的地方挣钱,读——</FONT>

师:我们可以想象到: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FONT>

母亲明天还将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FONT>

夏日炎炎,母亲在                     环境中工作。(生读)</FONT>

寒风凛冽的时刻,母亲在<U>                    环境中工作。(生读)</FONT>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整整十三年。</FONT>

师:第一次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假如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难过、伤心<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生:母亲太不容易了!心里难受极了!</SPAN>  

师: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母亲的那份真情。</SPAN>  

   

二、</SPAN>“深”字藏在对母亲的刻画中,这是一个慢镜头  

课文:</SPAN>[</SPAN>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核心提问:</SPAN>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SPAN>  

现场:</SPAN>师:这段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FONT>

生:“我的母亲”几个字出现多次。</FONT>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谁的身体转过来了?谁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那就怪了,正常说话“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前面,为什么在这里“</SPAN>我的母亲”</SPAN>放在最后呢?

出示“我的母亲“放前面的句子比较:

“</SPAN>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SPAN>……”</SPAN>

生:读第一句感情更丰富,感觉母亲更劳累

生:逗号表示动作慢</FONT>

师:听出关键字眼了吗?“慢”</FONT>

师:看过电影吗?记得慢镜头吗?哪一句话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第一句</FONT>

师:那就让我们慢慢地看,仔细地看。闭上眼,(师读第一句)

师: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背?</FONT>

生:弯曲的背,瘦弱的背,脊椎骨突出的背(瘦骨嶙峋的背)</FONT>

师: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的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FONT>

生:结实,高大</FONT>

师:闭上眼睛,(师读第二句)你看到了母亲的脸,那是怎样的脸?</FONT>

生:憔悴,布满皱纹的脸</FONT>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我的母亲曾经拥有什么样的脸?</FONT>

生:光洁,红润</FONT>

师:(读一二三句)你又看到了怎么样的眼睛?</FONT>

生:疲惫,布满血丝</FONT>

师:记忆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眼睛?

生:清澈,炯炯有神</FONT>

师:这一双清澈、水灵灵、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了,齐读“背直起来了……”</FONT>

师:母亲啊,你曾经挺直的背到哪里去了?你曾经光洁的面容到哪里去了?你曾经水灵灵的眼睛到哪里去了<SPAN>……</SPAN>

生:工作淹没了,岁月消磨了</FONT>

生:消失在了“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里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了!</FONT>

师:孩子们,突然看到母亲累成这样,憔悴成这样,作者的心里什么滋味?(难受、愧疚、鼻子一酸……)

师:带着感觉再读这段

   

三、</SPAN>“深”字藏在四个“立刻”中,这是一个快镜头  

课文:</SPAN>[</SPAN>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核心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现场:师:(接上个环节)如果说这是一处慢镜头,那还有一处快镜头,你找到没有?(找到“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句)</SPAN>  

师:不对呀,梁晓声,一个著名作家,词汇这么多,为什么一口气用了四个“立刻”?师:我没经过他的同意,擅自改了一改。</FONT>

出示改过后的句子比较:换成<SPAN>“</SPAN>马上……</SPAN>赶紧……</SPAN>迅速<SPAN>……</SPAN>立刻……”</SPAN>

师:改不改?为什么?

生:一次又一次<SPAN>“</SPAN>立刻”</SPAN>体会到母亲的忙碌

生:4个“立刻”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单调和乏味

师(惊喜):你太有才了!眼睛不大,但充满智慧。这就是母亲单调而又枯燥的生活。</FONT>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拼命工作,极度劳累,疲惫不堪,为了一家人,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引读<SPAN>——</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母亲说完……”</SPAN>

师:但是尽管如此,母亲却没有叹一声苦,没有掉一滴泪。你们说,母亲的情深不深?</SPAN>  

生:深!  

师:看到我的母亲这样的劳累,这样的辛苦,我的鼻子怎能不一酸?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段话。</SPAN>  

   

四、</SPAN>“深”字藏在母亲“塞”钱的动作里,这是一个特写镜头</SPAN>  

课文: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SPAN>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核心提问:钱可以“递”给我,可以“交”给我,为什么作者用的是“塞”?  

现场:</SPAN>师:老师相信其中有一个细节会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塞</FONT>

师:圈出来</SPAN>  

师:钱可以“递”给我,可以“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  

生:说明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我不想拿这个钱了</SPAN>  

生:主动地给,强迫我收下,毫不犹豫地给!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FONT>

生:是爱,是温暖,是希望

生:是母亲的心血

师:“塞”字后面是希望,是爱,伟大的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SPAN>怀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极其细小的动作!<SPAN>  

   

师综合小结:我们再细细品读这四个镜头:</FONT>

广角镜头: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SPAN>……</SPAN>我的母亲;</FONT>

快镜头: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SPAN>立刻又陷入了忙碌;</FONT>

特写镜头: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SPAN>”</SPAN>

师:有了这四个镜头,我们再次感受到了          (点题:慈母情深)</FONT>

   

感受王崧舟,感受他的课堂,感受他的诗意语文,让人感受最深的还是他的激情。无论是他字正腔圆的朗读,还是幽默到位的课堂评价,还是气势恢弘的排比式渲染,还是感情强烈的高潮处迸发,无不张显着一个真实而独具魅力的王崧舟。<SPAN>  

课后,有观众问王崧舟:“王老师,您上课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煽情’,请问这个‘情’怎么‘煽’才好?”王老师会心一笑,幽默地说:“‘煽情’是个贬义词,我看换个词——‘激情’更为合适。‘激情’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简单讲,就是一种真情,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真情,那他就会‘失魂落魄’,那他就没有办法上好课,也谈不上‘激情’。”<SPAN>  

王老师又作了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教育就好比是几个人在挖池子。一个人想挖个方形的池子;另一个人说方形太常见了,我要挖个圆形的池子;而第三个人觉得都没创意,说要挖个不规则图形。这三位仁兄争来争去,其实都忘记了这个池子之所以能称之为池子的本源——水,他们不是挖池子,而是在挖坑。<SPAN>  

“这里的‘水’,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情,就是爱,我们应该把这份情,这份爱放到课堂上去。有了‘水’,才能做到涵泳,才能浸润学生,才能滋养学生。不然的话,上课也等于在挖坑。<SPAN>  

“有一个词——‘多愁善感’,换个字,‘多情善感’。语文教师就应该‘多情善感’一些,多一些敏锐的嗅觉,捕捉感情的细微变化。语文课就要上得软一些,就如数学课要上得硬一些一样,一张一弛,才能张弛有道。”<SPAN>  

当有人问他如何在课上做到挥洒自如时,他说了两个字:  

“淡定<SPAN>!”</SPAN>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东街79号     联系邮箱:www_zhj@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