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教学教研课题研讨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石红蕾

发布时间:2021-07-07 10:48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点击量:3850 【公开】

案例描述: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我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我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我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我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我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由生活引入数学问题,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又注重了学法指导,渗透了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本节课,在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作为数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交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体验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梯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践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能用代数式准确表示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有效地渗透了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内在美,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没有局限书本上现成的方法,而是对教材作了大胆的处理,突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探索与推导。各级为学生搭建了自由探究的平台,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空,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又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思,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老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恰到好处地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东街79号     联系邮箱:www_zhj@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