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

华西实验

>学校首页>教育督导>书香校园>内容详情

读《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2-07 15:38 发布单位: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浏览量: 1282 【公开】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书本内容既有专题调研、专访记录,又有授课讲座、心得随笔。这里总结了课改专家温儒敏先生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正如这本书简介里说的那样,温教授从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语文高考等方面切入,深度剖析中小学语文教育核心问题,为破解诸多语文教育难题寻找途径和方法,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本书分为六辑,温教授从课改、统编新教材、“聚焦语用”与“读书为要”等方面来阐述了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其中,我着重阅读了第三辑“聚焦语用”与“读书为要”,现就小学语文中的“诗教”这一小节谈谈自己的感触。

“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诗经》来化育民性,使之性情和善、有教养。后来,孔子将其纳入教育体制。到了宋代,“诗教”的核心是发挥吟咏性情、导化人心的作用。直到今天,“诗教”强调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把“诗教”这一传统和现代语文教育打通,是顺理成章的。统编教材改革之后,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了,可以看得出编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小学阶段多读一些古诗词,加强孩子们对于汉语语言之美的感觉培养精炼的多义的语言感觉。同时加强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性了解,开拓想象力,这对于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汉语学习的基础是非常有帮助的。

然而当下的古诗教育,教师容易将诗歌“碎片化”,偏重于解析,诗歌课堂也比较少引导学生去整体感悟,缺乏完整的审美。对此,书中温教授“诗教”的观点,给了我新的启发。

一、深挖文本,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古诗产生了兴趣,古诗学习就不再枯燥乏味了。

作为教师可以深挖文本和补充资料,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比如诗人写这首诗的相关故事等,作为阅读导入可以引发读诗的兴趣。

二、    反复诵读,其意自现

    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古诗词充满着韵律美,讲究音调和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多一些朗读和吟诵,最好当堂成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逐句逐字的解析学生也未必能够理解,而通过诵读,学生随着知识积累和经验增加,就逐渐感悟古诗的意境。小学阶段记忆力最好,即使对一些诗词的含义不是很懂,但是多读多背,也是为一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底子。

三、注重审美体验,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想象力主要靠右脑,是大脑最外层的高级思维,想象力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激发和培养。怎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要把诗歌讲得太死,要多点让学生整体感悟,注重审美体验,特别是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童年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小学和中学的文学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

诗歌的语言除了精炼、形象,还可能变异、陌生化,超越平常的语言。例如,我们在读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想象一个人在广袤大地上的感受那种苍茫雄浑的景象,甚至还有一丝愁绪,这都是要靠个人经验和体悟去想象的。每个人的想象和体会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教师用多媒体去如何展现,都很难跟学生个体想象的一模一样,甚至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的使用适度即可,过度依赖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和想象。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一线教师,读罢此书,关于那些未曾弄明白的迷惑,也开始逐渐清晰,《温儒敏语文讲习录》内容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文/沈寅寅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备案号:苏ICP备17035092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