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党建动态

讲红色故事 承红色基因 (九)

发布时间:2023-06-09 09:08 栏目:党建动态 发布单位:江阴市要塞中心幼儿园 点击量:1212 【公开】

图片

钟领明  


《彝海结盟》.mp3


红色故事《彝海结盟》

 

 

  1935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追击,但要抵达川陕甘地区,就要经过大渡河。从泸沽到大渡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坦途大道,但在这条路上,蒋介石已经布下重兵。另外还有一条山路,不但崎岖难走,还要穿过彝族聚居区。在当时,由于汉族商人经常对彝族人民进行欺诈盘剥,国民党军阀又常对他们进行剿讨和抢掠,使得彝民对汉人成见很深。汉人,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里简直是不可能的。因此,蒋介石预料红军绝不会从这条道上过。

 

  毛泽东决心打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派刘伯承带领一支先遣队进入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刘伯承牢记临行前毛泽东的叮咛:“先遣队不是去和彝族打仗的,而是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522日,刚走到额瓦垭口,树林中就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他们高声呼啸,阻止红军前进。走到彝海时,成百上千的彝人拿着大刀、长矛和棍棒,一拥而上。由于红军规定不得跟群众动手,彝人们抢走了工兵连的工具器材,他们被迫原路返回。但红军坚持向彝族人民宣传党的政策,没开一枪一炮还击。

   

  队伍停下来后,翻译见彝人果基家支的头人果基小叶丹的四叔果基约达正骑着马奔来,便上前通报,说红军首长要与他谈话,果基约达欣然同意,当即挥散人群。先遣队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与他席地而坐,坦诚说明红军只是想借路北上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无意骚扰彝民,还告诉他,刘伯承司令愿与他们的头人结为兄弟。而果基约达也注意到,红军军纪严明,和过去欺负彝民的汉人军队不同,听到肖华这样讲,便打消疑虑,连声答应,一定把这个消息转告头人果基小叶丹。

 

  约定的日子到了,小叶丹骑骡子来到彝海边,刘伯承早已等候在此了。他们在彝海畔并肩坐下。刘伯承告诉小叶丹,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的;红军和彝族人民是一家人,红军的理想是全体中国人,不分什么民族,一起过上好日子。他跟小叶丹打比方说,一个手指没有劲,十根手指捏在一起力量才大,汉人和彝民也要团结,共同反抗这个不合理的、强者压迫弱者的社会。小叶丹听了,非常感动,让人找来一只鸡,刘伯承从警卫员皮带上解下两个瓷盅,两个人就在彝海边上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第二天,在泸沽湖边上,小叶丹和刘伯承依依惜别。刘伯承解下自己的配枪送给小叶丹,小叶丹也将自己骑的黑骡子送给刘伯承,还派了向导带领红军先遣队顺利穿过彝区,直抵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后来,主力红军也在小叶丹的护送下,安全通过这条友谊之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大转移。

 

  刘伯承和小叶丹结盟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从此,西南各少数民族的人们知道了,有一支叫做红军的部队,和过去那些霸道的汉人军队不同,他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各民族人民平等的新中国。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是长征精神的光辉篇章,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实践检验,是党早期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是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基础。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彝海结盟”精神不能丢。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苏ICP备05086234号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小河路13号     联系邮箱:70554544@qq.com